村是美術館,美術館是村~後壁土溝藝術村
台南後壁是出產全國冠軍米的故鄉
這座純樸的農村不只是黃金穀倉,也是農田上的藝術村
台南後壁土溝村變身~成為台灣第一座農村美術館
後壁土溝美術館啟用後~知名度更高吸引不少遊客
後壁土溝十年前開始進行社區環境藝術改造~處處都是景點
聽說是由一群台南藝術大學的師生和在地居民花了十年的時間
把原本閒置荒廢的倉庫或豬舍進行改造
以「村是美術館,美術館是村」的概念
將原本不起眼的閒置空間、街角、草坪等注入藝術元素
用心營造設計~處處都充滿創意
農村變成觀光景點,也讓更多遊客認識早期的農村生活
秋收後的稻田也成為展場,立起藝術家的巨幅攝影作品
田中放了老照片,述說著土溝的故事
這裡可是佔地400多公頃,全台灣第一座農村美術館
走進村庄裡都是蟲鳴鳥叫~不只安靜還很美麗
為人所樂道的將原本的豬圈改設成藝術色彩濃厚的文化學堂
在具有社區交誼功能的文化學堂裡,看得到許多結合農村生活的藝術
像是鐵製的蜻蜓圖騰
鐵線編製的壁虎
塗滿彩繪的巨型飼料桶等等
豬舍改成這樣,沒說沒人會知道
原本廢棄的豬舍、頹廢的屋舍圍牆
現在變成了藝廊,化身成為裝置藝術
廢棄豬舍前放著漂流木裝置藝術~走進去一看
原色的磚塊牆上掛著一張張的老舊片~這個地方以前不會有人想來
走出屋子外門口這一個是洗手台
不要的燈罩上了色,摩托車的後視鏡都能成為裝飾品
與豬舍主人聊天表示~文化學堂前的馬賽克座椅
石雕上的圖案~都是當地老公公老婆婆的畫下的鄉村美好回憶
在由藝術家依照圖案雕刻上去的~可讓人乘坐
裡頭還有個溫馨的小空間
架上放置著書本、圖畫與一張小圓桌
我以為這是故意提供給小朋友的圖書空間
沒想到卻是先受社區小朋友喜愛,才逐漸轉變成現在的功能
村莊內有條本該叫Country Road(鄉間小路)的裝置藝術路徑
聽起來很像台語牽手ㄟ路,後來乾脆順應民意叫牽手路
在道路沿途設置有多個休憩處
有的像公車候車亭~像大樹底下的歇腳處
或者是利用空地規劃出馬賽克磚拼貼的「幸福客廳」
馬賽克拼貼設計的社區客廳~就像是以大地為家
而且桌上還擺放上~瓶子跟杯子
營造出更像客廳的氣氛
牽手路有許多似候車亭的休憩處
供居民聊天使用,也帶來旅行的感覺
村子裡的每一面牆或每一間老屋也都彩繪得五顏六色
再往外走出來,一路走著看到田中央的這一間特別的農舍造型涼亭
可以靜靜坐在這裡~欣賞田園風光
來到農村放漫步調,先到柑仔店買份導覽地圖
在散步或騎單車優游的同時,成為豐富視覺變化、令人開心的社區景象
農村小旅行隨時隨地都有意外小驚喜
建議在土溝入口處設置大型的地圖
標明各藝術聚點方便按圖索驥,最好安排導覽,會讓遊客一趟走下來,更有收獲
不僅土溝美~南九十線後壁土溝往白河林初埤木棉花道
往年三月中旬木棉花盛開~可以順道一遊
地址:台南市後壁區土溝里86-12號
電話:(06)687-4505
營業時間:10:00~16:00
交通:開車走中山高下新營交流道,走172縣道接台1線往後壁方向,接南90鄉道進入土溝村續行可抵